心理干预是指根据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。生活中大部分家长的思想就是:孩子小,啥都不懂!错了!其实小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的,高兴、悲伤、忧愁、挫败……等等情绪或心理活动孩子总是表现得比成年人还强烈。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如果疏忽掉或粗暴的对待,难免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。那么,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意识表现呢?家长又该何时且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?
湖北问题青少年学校下面就来好好分析一下。
1.对于个性强,容易冲动、叛逆的孩子
当他情绪不佳时,父母别对他发脾气,那只会让他的情绪变得更失控。父母应该等他稍稍平静时,再对他加以引导,表示有什么事情您都愿意与他共同承担。
2.对于有骄傲自满倾向的孩子
当感受到他得意忘形时,应及时引导他,教导他为人应谦虚谨慎。当他不安时,主动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,并给予鼓励和支持,让他在关爱中释放心灵,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。
3.对于精神压力重,容易紧张的孩子
父母对他的想法应表示尊重,随时了解他的心理活动。在他情绪不佳时,多给予鼓励与安抚,让他尽快恢复平静。
4.对于好胜好强,有经不起挫折的孩子
当父母感受到他有挫折感时,教导他应以平常心看待得与失,陪着他一起重新出发。也可以安排一些娱乐活动,让他在轻松的氛围中放松身心。
5.对于做事比较难持之以恒的孩子
父母对他的想法应表示尊重,应正确引导他的兴趣,对他感兴趣的事表示支持,并引导他坚持下去。在管教上别太严厉,多给他一些心灵指导对他很有助益。
6.对于孤僻,不喜欢与人交流的孩子
当父母感受到他沉默寡言时,父母应扮演倾听者的角色,让他打开心扉,听听他的内心感受与想法,再给予鼓励与分析。别对他做太多的要求,让他多与他人交流互动。
7.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
父母应多关心他的心理状态,多与他进行心灵交流。交流时别表现出不耐烦,耐心开导才能让他平静下来。
8.对于做事谨慎小心、有依赖性的孩子
父母应多留意他的表情与举动,从正面多鼓励他,不要溺爱他,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独立性,让他变得更坚强。
9.对于缺乏干劲的孩子
父母应随时了解他的想法,当他有好的想法时,引导他将想法化为动力,积极行动起来,让他从中获得成就感,从而建立起信心,做起事来也更有干劲。
以上总结可能不够全面,但是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发现,上文中提到最多的就是,观察、引导、鼓励。其实说白了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就是要家长勤快点,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,细心观察孩子一举一动,多站在孩子的为止撒考问题。只要父母有心,孩子的心理活动就不复杂。